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贸易代表透露的知识产权信号

吴征高低 企业专利观察 2022-10-25

作者:吴征


美国时间10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表演讲,阐述了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政策。
戴琪在知识产权方面只提到了一句话,主要还是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中有关知识产权的背景和落实情况。
她提到:

该协议包括一套有限的承诺,涵盖了中国在知识产权和转让方面的义务,……。

该协议稳定了市场,……。但我们分析表明,虽然某些领域的承诺得到了履行,某些商业从中获益,但其他方面却存在不足。

在中美近年来的贸易较量中,对知识产权问题如此轻描淡写,还比较少见。包括美国国内的一些人也在批评戴琪此次发言,竟然没有将知识产权作为对华的一个重要议题。那此举否意味着未来中美双方在知识产权上会趋于缓和?
恐怕未必,在戴琪提到的“但其他方面存在不足”中,很有可能就暗含着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下一步指责。
实际上,中国已经在知识产权上作出了重大改变,包括立法层面和执法层面。但是我估计与美国的预期还有差异,未来知识产权的谈判一定还会是重点。
从戴琪发表的四点对中国的关切中,预计其中三点内容未来都会与知识产权相关。
第一点,与中国讨论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下的表现。
2020年1月15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定签署,开篇章节就是知识产权,共有十一节36条,涵盖商业秘密、药品保护、专利期延长、电子商务盗版与假冒、地理标志、恶意商标、双边知识产权合作等内容,份量是协议中所有部分中最重要的。
其中对于商业秘密、药品保护和盗版与假冒依然会是美国关注的焦点,即使中国已经在相关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改善。
像近期中国法院在商业秘密案的裁决中,不仅判赔额在提高,举证责任在优化,而且刑事处罚也更严厉,体现了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
在药品方面,修改后的《专利法》将如何落地执行,或是美国最为关注的。从近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无效决定的结果来看,中国药厂对国外药厂提出专利无效的案例在显著增多,一些国外重磅药的中国专利相继被无效掉,像近期报道的《年销售额25亿美元的重磅药中国专利被无效,制药巨头赛诺菲“要哭了”》《120万一针贵?看看五千/片的靶向抗癌药“卡博替尼”,中国专利刚被无效,有望降价?》
实际上,包括国外药厂,对中国专利法虽然修改了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出台了延长专利期的制度,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如何落实,一直存有疑虑,包括对“灵魂砍价”的国家批量采购。美国带着这种顾虑和拿着放大镜审查中国药品专利保护执行情况,也很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双方谈判重点。
第二点,对中国举国体制的关切。
中国成功的经验表明,举国体制是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但是由于西方无法做到举国体制,所以就要拿非市场行为和国家为中心的贸易形式来指责中国,逼迫中国改变发展模式。
在这一点上,中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提升知识产权能力的方式或将一定程度上被美国质疑。这一点从今年1月份,特朗普政府最后一周,由美国专利局商标局发布了《中国专利和商标:非市场因素对知识产权系统注册趋势的影响》的调查报告,对中国非市场因素的知识产权增长提出了质疑。
随之而来的是美国专利商标局对一些不正常申请行为的处理,参见《美国专利商标局拟开始制裁中国非正常商标代理机构和个人》
随后这种质疑还引发了中国国内一系列的知识产权政策调整,包括取消资助、加大打击非正常专利等。
在这种大背景下,还有国内学者继续发表事实与结论其实并不相符的指责中国政府主导专利做法的研究(参见《怎么看清华、伯克利和宾大联合在<Nature>子刊撰文评论中国政府主导专利的做法》),并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
不难发现,对于政府资助与知识产权这个话题,未来依然会是双方关注的焦点。
第三点,美国将继续与盟国合作,推动公平贸易竞争。
虽然在这一点上并没有直接提到知识产权该如何与盟国合作,但是毋庸置疑。在一些热点共同关注的议题上,欧美已经在渐渐形成统一的知识产权战线。
尤以标准必要专利SEP和公平、合理、无歧视FRAND为核心,以及所引发的专利标准化、反诉讼禁令、全球费率裁决、专利池与反垄断、法院透明性等一系列问题,结合5G、AI、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成为欧美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欧美最近的一些行动上,也可以看到双方未来可能形成的对中国知识产权的“围剿之势”。
欧盟在7月向WTO发出中国公开重要SEP案件的书面请求,参见《欧盟向WTO提书面请求,要求中国公开重大标准必要专利SEP案件详情》。在这背后,欧盟代表的是爱立信、诺基亚等一众欧洲SEP权利人的利益。
近日,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美国主流媒体都在对中国法院发布全球反诉禁令,对美国企业(如文章提到的InterDigital)带来不利影响,质疑中国法院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参见《中国法院针对SEP案件办法反诉禁令,美国又吃“酸葡萄”了》
不难发现,在有关SEP与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上,欧美是具有对华一致观点的,这将是欧美在知识产权领域合作的一个典型场景。


结语

中国企业如果以为中美在贸易层面谈判知识产权问题,只是政府间行为,和己无关,就大错特错了。
政府更像是企业的后盾和冲锋队,无论美国,还是欧盟,出台的对华知识产权施压和要求,根本目的还是要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所以像欧盟向WTO提出的要求,美国媒体的一些声音,实际上背后都是有欧美企业利益的支持。
但是中国企业在借助政府和利用舆论为己谋利益方面,和西方已经成熟的游说文化相比,还是差了一些,即使在知识产权领域,欧美的法律和法规甚至都是企业游说的结果,这一点中国企业还远没有发展起来。
近日华为雇佣前BBC的资深媒体人的消息显示,华为又走在了国内企业的前列。实际上,华为知识产权在公关方面一直是国内佼佼者(参见《知产人,除了向华为学习IP,也要学学IP+PR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